English

学习许杏虎,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1999-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镇江市委副书记 许晓霞 我有话说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我三名记者壮烈牺牲,二十多名使馆人员受伤,馆舍严重受损。

在这次袭击中牺牲的光明日报驻南联盟记者许杏虎同志,是我们镇江市人。许杏虎不幸遇难的消息传到镇江,全市人民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江南五月的春风,仿佛骤然凝固;滔滔扬子江水,也在含悲呜咽。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血债,欠下了镇江人民一笔血债!

得悉我驻南使馆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中共镇江市委随即召开常委会议,学习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谴责侵略者的暴行,部署全市的声讨活动和社会稳定工作,市委主要领导连夜布置核实许杏虎同志遇难情况和他家人的情况。第二天一早,市领导就专程赶往镇江所属丹阳市河阳镇后北洛村,慰问许杏虎同志的父母和他的家人。省、市、县领导来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来了;本地的、外地的,相识的、不相识的都来了。许杏虎的家人和乡亲们一面痛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残暴行径,一面含泪回忆许杏虎短暂的一生,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1968年3月26日,许杏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许杏虎从小就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不仅自家的农活抢着干,下雨时还主动帮助邻居抢收稻谷。到北京上大学后,他一点也没变样,回家赶上农忙时节,在烈日下打麦子,背都晒脱了皮。

1983年,许杏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丹阳中学。在这所远近闻名的中学里,正直、朴实、勤奋的许杏虎给每位任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丹阳中学学习的三年中,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高三时还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学生干部。城里的学校离家有30多里地,为了节省车票钱,许杏虎大多步行往返。家境虽然不宽裕,但他精神饱满,学习和做事都很认真。作为班长,他在同学中威信很高。

在中学的任课老师当中,全国优秀教师毛纪庚是与许杏虎关系最亲密的一个。他们既是师生,更是朋友。毛老师清楚地记得,1987年他到北京进修时,虎子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专门赶来和他见面,汇报自己的学习、思想情况,并送来不少学习资料。毛老师曾多次接到许杏虎打来的电话,最后一次是去年9月份,杏虎告诉他自己被派驻南斯拉夫。

许杏虎对家乡和亲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定时给家里写信。赴南斯拉夫之前,他还特意给父母家装了一部电话。1998年春节,杏虎带着新婚妻子朱颖在家过了4天,乡亲们都说,许家儿子有出息,又娶了一个好媳妇。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们一家人最后一次团聚!今年2月9日,许杏虎从贝尔格莱德给家里写信,信中说:“在国外过春节肯定没有国内热闹,但我们有一个比较充实的安排。我们这里的卫星电视也能看到中央四台的春节节目,……妈妈的肩膀现在怎么样了,下次一定要来信告知。过年不同于过日子,用不着太节约,包括吃的、穿的、用的,别舍不得买,爸、妈年纪一年大过一年了……姐在方便的时候,经常给朱颖爸、妈打个电话,问候问候……”看着许杏虎的家信,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感动,无不为罪恶的侵略者夺去这样一位善良中国青年的生命而感到无比愤慨。

镇江地处苏南茅山革命老区,镇江人民具有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光荣传统。当年,镇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创建了茅山抗日根据地,为抗击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功勋;今天,镇江人民的优秀儿子许杏虎,又在侵略者的隆隆炮火中出生入死,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英勇牺牲在异国他乡。许杏虎,不愧为镇江人民的骄傲!他的业绩,为镇江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将永远激励镇江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为改变家乡面貌、建设富强祖国而贡献青春。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腹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使馆的粗暴侵略,阻挡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变不了我们奋发图强的决心。许杏虎夫妇和其他英烈的光辉形象,将激励我们一如既往,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再作新贡献。

许杏虎等同志遇难以后,镇江人民无不陷入深深的悲愤之中。全市人民,不分职业,无论老幼,一致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一致哀悼牺牲的英雄。各界人士纷纷以集会、座谈、发声讨信等形式,坚决拥护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暴行。在中共镇江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坚持工作生产岗位,坚持正常的学习秩序,以实际行动支持党和政府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烈。镇江人民决心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